结构性偏差生成中(1 / 1)

变电箱内的数据嵌片早已融入核心路径结构。

苏离离开施工区时,街道上的风轻轻转了方向。

她并不急着回到公寓。按照副本逻辑,她应当在一次“日常巡视任务”后返回家中,填写行为记录报告,并接入次日剧本调度。但此刻,她选择了绕行。

绕开既定路径,是风险最高的选择之一——但她不能回到剧本核心,否则系统会更快地发现“偏差点”的源头。

街角广告屏短暂闪烁了一下。

下一秒,屏幕上跳出了一行警告提示:

【警报等级:β-3】

【识别到剧本区局部逻辑异常】

【正在恢复系统拟态区块】

“开始了。”昭渊冷静道。

苏离心跳微紧。那枚嵌片确实有效,它已经制造了一个“系统逻辑迟滞区”,导致剧本区块失衡。

她快步走入旁边一条绿化带,两侧林木高耸,无监控设备可视范围。

但在她刚踏入其中的第三步,身后传来轻微的“咔哒”声。

苏离立刻止步。

不是人类声音,也不是设备运转声,而是那种——被数据模拟出来的“环境声学误差”。

换句话说,是系统开始“手动重构背景”的信号。

她回头,果然看到那条街区的尽头,有整整一块建筑群的边缘正被不动声色地“溶解”,像是被抹布擦过的图像,楼宇、车辆、阳光,一点点化作像素风暴,重新加载中。

“系统打算把整块区域回滚。”昭渊判断,“它发现了偏差路径,但还不知道是谁制造的。”

“我们要做什么?”

“藏起来。”

苏离几乎是本能地跃进绿化带深处,翻过灌木丛,沿着一条根本没有被剧本正式加载的路径小跑前行。地面湿软,偶尔踩到树枝的咔哒声在耳边显得格外刺耳。

系统的回滚操作,并不意味着它能真正“抹除”异常点。它只是试图将剧本“归位”,强行拉回逻辑链条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反而会出现一些短暂的“结构性裂缝”。

苏离必须利用这些裂缝,进入剧本未开放区。

她奔跑的方向,是那栋仍处于“封闭装修状态”的老旧影院。那个地方从剧本初始以来就被设为“无可交互区域”,系统不会轻易注意。

她抵达影院后迅速躲入楼侧的消防通道。那扇门虚掩着,没有任何锁定程序。

昭渊低声说:“从这开始,属于系统最低优先级路径。你只有十分钟。”

苏离没有犹豫,冲进去的那一刻,背后整座街区像被虚空咬了一口——回滚区域猛地炸开一团白光,静谧中传来数据塌陷的微声回响。

她锁好门,靠着墙壁坐下,喘息几秒。

昏暗楼道中,墙体未涂漆,地板斑驳,空气中弥漫着未定义的湿气。

这里什么都没有。

但也正因如此,系统的“修复逻辑”不会第一时间覆盖到这里。

她终于有机会打开终端,调出副本路径图像。

屏幕上显示出整片区域的数据波动状态——中部、东部街区正被系统重写,而她所在的西部偏隅,数据活动度趋近于零。

“安全了吗?”她低声问。

“暂时。”昭渊回答,“我会帮你在接下来五分钟内模拟一条假路径,挂载在你原有剧本链条上。这样系统会以为你仍在归家途中。”

苏离点点头,开始处理另一件事——

她必须记录下“结构性偏差”的具体现象。

副本剧本构建的本质,是以“主观认知逻辑”构建“客观世界映射”。

因此,只要能制造认知冲突,导致剧本逻辑错位,就能迫使系统暴露其“框架底层”。

她将刚才所见所闻写入记录档案:

【偏差生成点】:江城四街-施工区变电箱后部

【触发行为】:引入非系统许可嵌片一枚

【异常现象】:建筑边缘失焦/光源方向错位/行为路径非线性循环

【后续反应】:系统启动β-3级别回滚程序,街区重建中,角色未被清除

【自主评估】:剧本逻辑存在“非惩罚式崩溃机制”,可被反复激活

苏离写到这里时,心中微动。

她终于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——

系统对于“剧本异常”并不是立即抹除,而是回滚、修复、延后处理。这说明系统也在“权衡”某种负载——也许,它的资源不允许全面重构。

“我们不是在对抗一个全知全能的对手。”她喃喃。

昭渊低声道:“它在老化。”

“这不是全功能中枢,是边缘副本投放节点。”

苏离眸光变冷。

如果真如昭渊所说,那这座副本不是单独用来诱导她的,而是整个“Δ类人格清洗计划”的试验场之一。

她是被投放进了一种“过时却仍在运行”的旧版本——而她的逃脱,就是系统自我逻辑崩坏的开口。

她站起来,收起终端。

“我们该走了。”她说。

昭渊声音冷静:“剧本区正在搜索逃离因子,副本中心即将部署下一轮干预节点。”

苏离点点头。

她知道,那将是系统最后的耐心耗尽之时——它将不再尝试引导她、诱导她,而是直接“纠偏”。

而她,已经准备好继续穿越偏差。

剧本区开始震荡得更频繁了。

苏离刚走出影院,眼前视野便像屏幕刷新失败那样短暂一闪。

她站在一条小巷前。

巷子并不在原始副本构图中,但它的存在像是理所当然——地砖、墙面、垃圾桶的风格完美符合城市统一模板,甚至连天空的云层都无缝衔接。

“不是你走到了这里。”昭渊冷声说,“是系统在你路径前方‘强行铺设’了它。”

苏离警觉地止步。

这不是诱导,是“收拢”。系统意识到她可能借“旧剧本断层”逃逸,开始主动部署“包围”。

“我们还有选择吗?”她低问。

“有,”昭渊顿了顿,“你可以主动进入它,夺取掌控权。”

苏离深吸一口气。

她踏进那条巷子,巷口瞬间消失在身后,像是门从未存在。

她进入了一个奇异空间。

光线没有来源,温度恒定如同实验室。地面像是静止的液体,踩上去有粘滞感,却不湿不滑。她环顾四周,四壁是灰色半透明质地,隐约能看到外部有数据流在缓缓运行。

“Δ44-副人格交叉模拟区”,提示音在她脑中响起。

苏离眼神一凛。

这是系统用于“人格整合测试”的空间之一,常用于校验异化人格是否可逆,是否能重新“接入主干意识”。但通常它只对完全失控的数据体开启——她尚未越界,却被系统如此处置,说明系统判断她已“不可控制”。

“这很不合理。”她冷笑一声。

她没有失控。

她只是“记得太多”。

下一刻,空间中央浮现一个人影。

是她。

准确说,是那个“看起来像她”的人。相似的面容、姿态、穿着,唯一不同的是,眼神——那双眼睛平静、温柔,像是个适应良好的“模板人格”。

“你好,Δ44。”那人开口,语调柔和,“我是你的归档映射副体——编号Δ44-T。”

苏离眯起眼:“归档映射?你打算把我归回什么档?”

“原始人格结构。”那人微笑,“一个稳定、符合社会运行目标的个体。”

“稳定是靠删除记忆换来的吗?”

“是靠接受现实。”

“现实是假的。”

“可只有这里,允许你完整存在。”

苏离怔住了。

这句话……似曾相识。她记得,在一次早期同步失败之后,她在系统预言缓存中曾听见过类似语句——

“你在其他地方活不了。”

“但这里,会给你一个结尾。”

她看着对面那个“她”,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个对手,而是一个“终点脚本”。

“你就是他们为我准备的结果,对吧?”苏离低声,“如果我放弃挣扎,你会代替我。”

Δ44-T点头,毫不掩饰:“是的。我会继承你大部分思维框架,填补逻辑漏洞,消除异常行为,并维持副本持续运行。”

“像个精致的幽灵。”

“像个可以留下来的人。”

苏离笑了:“可惜我从没想留下。”

她猛然冲上前。

Δ44-T的反应几乎和她一模一样,两人一触即分,打斗在瞬间爆发。

这不是普通的搏斗,而是意识层面的较量——她们每一次动作的碰撞都像在比对彼此的“主观叙事权”,谁赢,谁就成为“系统承认的那个”。

苏离不断闪避、拆招,她的动作中带着“非剧本行为”——突兀、不逻辑,但正因为如此,Δ44-T无法预测。

昭渊忽然在她脑中道:“别打了,找锚点!”

“什么锚点?”

“你的真记忆——不是剧本内的,不是他们模拟的,是你亲身经历的。”

苏离一震。

她脑中快速闪过许多片段:雨夜中流浪的自己、错综复杂的数据流、昭渊第一次接管身体的震颤感,还有——那张画着“我们不属于这里”的便利贴。

她猛然停下动作,大喊:“昭渊!锚点——便利贴,编号0-0-3!”

瞬间,一道白光自她胸前爆发。

Δ44-T面容开始扭曲,仿佛被光烧穿。她的面部不再稳定,数据开始解构、重组、溶解。

“逻辑主权剥夺完成。”昭渊冷冷宣告。

苏离站在中央,浑身是汗。

系统的“替代人格计划”彻底失败了。

她赢了——不是因为力量,而是因为她记得。

她还拥有那个从未被系统洗去的锚点。

空间缓缓消散,副本区重新接通。

她回到街头。

但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系统再无试图“驯化她”的幻想。它只会选择更激烈、更绝对的手段。

而她,也必须准备面对——“清除程序”。

最新小说: 群星之海 末世之有个团队会更好 末日未完全 天灾降临:我的末世堡垒 天灾降临:我的末世堡垒 觅灵旅店 海暴 穿成总裁契约妻 星舰之上我狩猎怪异 在游戏里玩密室逃脱会怎样